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为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中国泰山站(76°58′E,73°51′S)(位置见左图)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右图为泰山站的景观照片,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关于四个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泰山站在南极点的西北方 | B.泰山站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 |
C.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 D.昆仑站气压最高 |
图中四条弧线能代表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当日晨昏线状况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整个泰山站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正16边形,建筑底部架空,由8根圆柱支撑,整体形态犹如一架飞碟,其主要目的是 ( )
A.美观造型好看 | B.有利于大风通过,吹走积雪 |
C.建筑难度小 | D.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
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项目 地区 |
垦殖指数(%) |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 |
||
1950年 |
2000年 |
1950年 |
2000年 |
|
亚洲 |
14.7 |
17.5 |
0.31 |
0.14 |
欧洲 |
31.3 |
28.8 |
0.38 |
0.27 |
北美洲 |
12.0 |
12.4 |
1.31 |
0.81 |
非洲 |
5.8 |
6.3 |
0.87 |
0.27 |
大洋洲 |
2.0 |
6.0 |
1.21 |
1.84 |
世界 |
9.7 |
11.0 |
0.51 |
0.26 |
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 B.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
C.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 D.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最多 |
2000年与1950年相比( )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B.大洋洲因人口负增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
C.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D.非洲因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
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挪威国家馆由15棵高低不一的挪威“松树”构成,场馆主题为“大自然的赋予”。读图回答下列小题。下列不属于“大自然的赋予”的是()
A.优美的峡湾风光和午夜太阳 |
B.丰富的石油和渔业资源 |
C.茂密的原始森林 |
D.酸雨危害严重 |
挪威的原始森林主要属于()
A.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针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读“澳大利亚≥10℃积温(单位:℃)及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甲地区的积温比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地区地处迎风坡,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大,蒸发消耗热量 |
B.甲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
C.甲地区地处背阳坡,太阳辐射弱 |
D.甲地区地处雨影区,晴天多,昼夜温差小,积温少 |
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很大,下列有关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地可能是热带种植园农业 B.B地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C.A地可能是园艺业 D.B地可能是乳畜业乙地区的气候在该大陆上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布的纬度有明显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多少不同 | B.海陆分布不同 |
C.洋流性质不同 | D.海拔不同 |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读“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和“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下列有关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理事物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南侧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小 | B.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
C.南侧降水比北侧多,地表多盐沼 | D.北侧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
瓦德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枣椰树,枣椰树的生长习性有( )
①耐炎热 ②耐干旱 ③耐盐碱 ④喜湿润 ⑤喜温凉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