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泰加林地区的冰中,发现了一种冰冻的已灭绝的巨型动物的肌肉,他想了解该巨型动物的DNA与现今印度大象的DNA的相似性,于是做了如下检测工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①降低温度,检测处理后的杂合DNA双链
②通过PCR技术扩增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
③把巨型动物的DNA导入大象的细胞中
④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巨型动物和大象的DNA水浴共热
A.②④③ | B.②④③① |
C.③④① | D.②④① |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
B.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仍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 |
D.类囊体上产生的ATP不能直接用于暗反应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图 |
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细胞液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C.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 |
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 |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数量、代谢会有不同 |
B.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
C.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相应变化 |
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随机平均分为a、b、c、d、e、f组,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马铃薯条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后,a组细胞的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比b组的高 |
B.实验后,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
C.d组细胞在甘露醇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c组 |
D.马铃薯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32g/L的甘露醇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