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下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问题。
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
| A.10、11 | B.1、12 |
| C.11、10 | D.12、10 |
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
一 组国家是 ( )
| A.1、3、7 | B.4、5、8 |
| C.7、9、10 | D.6、11、12 |
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
| A.欧洲 | B.北美洲 | C.大洋洲 | D.非洲 |
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
| 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
| D.山脉以北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以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
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
| B.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猪和甜菜产地 |
| C.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
| D.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该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问题。
| 国家 |
储量百 分比(%) |
产量百 分比(%) |
消费量 百分比(%) |
| 中国 |
36 |
97 |
41 |
| 美国 |
13 |
0 |
13 |
| 日本 |
资料缺失 |
0 |
26 |
| 其他 |
51 |
3 |
20 |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
|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
| C.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
|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合肥小于南宁 |
| B.株洲大于石家庄 |
|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
|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
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
|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
读我国林区、非林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图中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说明了我国( )
| A.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 |
| B.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大 |
| C.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明显 |
| D.夏季风各年的强弱差异明显 |
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则( )
| A.年降水量增加 |
| B.降水量年际变化增大 |
| C.蒸腾作用增强 |
| D.降水后下渗作用增强 |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
| 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
| C.年降水量从A→B→C,逐渐减小 |
| D.年降水量从A→B→C,先减小后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