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
贺铸[1]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1]贺铸,北宋著名词家,才兼文武,惜一生沉郁下僚。晚年退居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本词当为其时其地所作。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片写情之间阻,下片写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为主。 |
B.上片“但目送,芳尘去”,是说虽然佳人没来,自己又不能去,但是自己目送芳尘离去,感觉也十分美妙。 |
C.“锦瑟华年谁与度?”是说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合自身不得志的遭际。 |
D.“飞云冉冉蘅皋暮”是回忆和佳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而“彩笔新题断肠句”则表达久等伊人不来,提笔伤痛之情。 |
本词下阕末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3)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天仙子”是这首词的;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属于。
试解释“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的含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弄”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青玉案
张榘
被邀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5分)
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答: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②知村近,隔坞③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瓮:这里指水瓮。③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分)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
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