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12年4月初,我国渔民在南海海域黄岩岛附近正常作业时,菲律宾军舰却欲抓扣中国渔民,中国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我国最为先进的310海监船实施保护,随后中国外交部发布严厉外交声明,坚决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识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____(只填字母);明朝中后期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只填字母)。
材料二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2)请写出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3)材料三中“余”是谁?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4)清朝时,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我国哪一地区从而维护了国家主权?这一地区早在哪一朝代已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材料五 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昊伯雄时强调,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
(5)“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是大陆早已统一,其标志是什么?今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14世纪时中国人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但在当时的西方,人们还不知纸币为何物,他们把纸能等同银子的想法看为是极其荒谬的。他们还曾经要求马可·波罗收回这些无稽之谈。
(1)材料一中马可·波罗来中国时正值中国的哪一朝代?他在书中的描述为什么不是“无稽之谈”?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的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2)材料二中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怎样?为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举两例说明,2分)
材料三下图为l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总理第四次成为其封面人物,封面英文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3)村料三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四下图为l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4)根据材料四,党的哪一重大会议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邓小平为什么会被称为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主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完成下表
项目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第二次科持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
主要标志 |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2)请你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使人与人之间交流加强的成就各1项
(3)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任务二:解决问题
(4)观察这三幅图片后,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科技进步的?
(5)综合思考上述问题后,谈谈你有何感想
图示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次战争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是通过哪两个会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
(2)图示二反映了哪一种反动势力的猖獗?最终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
(3)图示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这种格局的名称是什么?其开始及结束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4)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你认为理想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与自由植根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它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英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三中涉及“美利坚的两资革命战争有什么共同影响?伟大总统的功绩是什么?
(3)什么事件点燃了材料三的革命烈焰,从而揭开了这个国家革命的序幕?
(4)上述材料中这三个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