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溶解度数据判断长时间煮沸Mg(HCO3)2溶液得到的产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
| B.用沸点数据推测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
|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
| D.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测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
有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 g,放入1000 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250 mL 2.0 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上述盐酸溶液的液度为()
| A.0.5 mol/L | B.1.0 mol/L | C.2.0 mol/L | D.3.0 mol/L |
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氟气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 A.H2 | B. HF | C.O2 | D.OF2 |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 、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 | B.肯定没有Cl2、O2和NO |
| C.可能有Cl2、NO2和O2 | D.肯定只有NO |
在粗碘中含有IBr和ICl,受热时,I2、ICl、IBr均可升华。在粗碘中加入一种物质后,再进行升华,可制得精碘,应加入的物质是()
| A.KCl | B.Zn | C.KI | D.H2O |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用甲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
| 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
| C.用丙图装置分离制取蒸馏水 |
| D.用丁图装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