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仅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B.能将N2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 |
C.属于自养生物 | D.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③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
⑤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
⑥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⑦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l,则此生物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A.①②③⑤⑥ | B.④⑤⑥⑦ | C.①④⑤⑦ | D.①⑤⑥ |
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 |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交流功能,丁过程是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 |
D.丙过程的体细胞最多有23个核DNA含有卵原细胞的DNA单链 |
下表为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雷利和克莱兰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在酸性条件下,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主要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细胞壁松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 |
B.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将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 |
C.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 |
D.应用生长素处理切段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即被酸化 |
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
B.若S1 、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
C.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
D.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
右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
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 |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 |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