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
B.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 |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
D.常使用的运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是c;②是b;③是a |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 D.①是c;②是a;③是b |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A.3 | B.4 | C.9 | D.12 |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①④③② |
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加入1ml透析后的样品 |
B.加样前要使缓冲液缓慢下降全部流出 |
C.如果红色带均匀一致的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
D.洗脱时可以用缓冲液也可以用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