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的白纸上,两个棋子分别放在玻璃板的前后。放白纸的目的是 。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小心地移动B棋子,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若用平面镜做这一实验,不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原因是: 。
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第一步(图甲),需要改变_________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第二步(图乙),需要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则(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___________内.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中,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图是_________。(图a/b)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温度t/℃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右图作出水沸腾的图像。
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声音的响度变_______,看到乒乓球的被弹开的幅度变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可以总结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请你认真阅读该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文中的加点字所蕴含的三条物理知识: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加了下划线的句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缕悬为最善”表明只需把磁针悬挂起来才能指南 |
B.“缕悬为最善”表明把磁针用细线悬挂起来将能观察到稳定的实验现象 |
C.“无风处悬之”表明了要尽量排除外界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以求得实验的精确性 |
D.“则针常指南”表明磁针指南的一端是磁针磁极的N极 |
(3)由于宋朝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沈括才说出:“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由现代科学知识可知:
“磁石之指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柏之指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对象有:铁片、铝片、玻璃片、纸片、钢片,将这些研究对象分别置于蹄形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请将实验探究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哪些物质插入后回形针会下落 |
哪些物质插入后回形针不会下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