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生活中的核辐射
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
③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新型楼盘不断问世,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 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
⑦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⑧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⑨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⑩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⑪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
;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本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
分析开头第①段的表达作用。
阅读文章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结合文章内容,请列举两条防止核辐射的具体措施,将第⑪段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文中第②段加线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
旧的问题:
新的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第二段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 、 的两种说明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作用。(请举一例)
参照①段中加曲线的句子,③段中横线上应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文中第二段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13分)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⑩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细读第①一③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生气产生心理变化→ →(系统正常生产停止、 、
免疫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 机体应激→ 诱发多种疾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
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
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2)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①据报道,从12月起,济南市将向社会公布PM2.5监测值。届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等6项污染物的监测值都能从济南市环保局官网查阅,数据每小时公布一次。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成了泉城媒体和百姓谈论的话题。那么,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学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
,它还能【乙】 。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在《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 15%。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④段【甲】【乙】横线处分别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甲】
【乙】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举例子、 、 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表达作用: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锻炼是否合适?请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退休人员,常常选择在早上七八点或晚饭后七点左右去户外锻炼身体,或是马路边遛弯儿,或到立交桥下扭秧歌。
阅读《石墨烯:未来材料宠儿》,完成小题。(共13分)
石墨烯:未来材料宠儿
孙爱民
①想在一秒钟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吗?石墨烯调制器的问世或许能让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②美国华裔科学家张翔教授的研究团队用石墨烯研制出一款调制器,这个只有头发丝四百分之一细的光学调制器具备的高速信号传输能力,有望将互联网传输速度提高一万倍。
③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凭借“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这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④石墨烯的发现,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创造了诸多“纪录”。
⑤石墨烯是世上最薄的材料,只有0.34纳米厚,十万层石墨烯叠加起来的厚度大概等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它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每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竟然达到了2.9微牛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制成包装袋,那么它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在石墨烯中,电子能够极为高效地迁移,迁移速率仅为光速的三百分之一,远远高出其在硅、铜等传统半导体和导体中的速率。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从而大幅度增加电池的容量。
⑥让材料学家更为惊喜的是,石墨烯几乎完全透光,透光率在97%以上。它在透明电极方面的应用会大幅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并使其更省电、更清晰。同时,石墨烯太阳能技术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60%,是现有多晶硅太阳能技术的2倍,这使太阳能产业的升级成为可能。
⑦超轻防弹表,超薄超轻型飞机、超薄能折叠的手机、高强度航空材料,高性能储能和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甚至更富想象力的太空电梯,石墨烯众多的优越特性,使越来越多基于石墨烯材料的未来设备进入科学家的研究视野。可以说,石墨烯是过去十年,乃至未来几十年,所有材料“明星”中最耀眼的一颗。阅读选文第③——⑦段,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石墨烯的哪三方面内容?
答:为什么说石墨烯是未来材料的宠儿?
答: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如何解决锂电池的容量提升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
【链接材料】
当前,锂电池被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众多产品中。正常使用下,一个2500毫安时的锂电池往往撑不过一天,因此业界一直在努力实现电池容量的突破,但锂电池的容量提升在目前已经遇到技术瓶颈。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 A ,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 B , C 。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A ?”老道连连称妙。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 B ?”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zǎi ɡāi fēn kuànɡ | B.zài hé fèn ɡuǎnɡ |
C.zǎi hé fèn kuànɡ | D.zài ɡāi fēn ɡuǎnɡ |
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B.家喻户晓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C.源远流长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D.源远流长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 |
B.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综合运用了拆字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妙”字拆为“少”“女”,下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 |
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杭州。上联与下联都可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 |
D.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
分析: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陈”为陈设,“谢”为致谢。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
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A、B处依次填入合适的下联,正确的一项是
A.何花能如荷花雅何叶能如荷叶圆 B.何叶能如荷叶圆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何叶能如荷叶圆 D.何叶能如荷叶圆何水能如河水清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A.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
B.书香校园厚学养楹联文化润心田 |
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 |
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