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青草变牛奶的秘密
当我们每天喝着香喷喷的牛奶时,你想过没有,这些牛奶是怎么来的?
你可能会说,牛奶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呀。可是牛吃的明明是草,是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为什么会产出高蛋白的牛奶呢?
原来,青草变牛奶,是微生物和它们所分泌的酶的功劳。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总是各就各位,在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安家落户。
有一些微生物发现,牛的瘤胃是它们生长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它们喜欢的无氧环境,没有可怕的胃酸,而且总有着取之不尽的食物。于是,这些小家伙纷纷光顾这里,居住下来,分解纤维素是这些小家伙的拿手好戏,因为它们能分泌纤维素酸酶,将纤维素降解,同时释放有机酸,供牛吸收利用。当然,至此,还没有大功告成。
牛还有其他3个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被初步消化的纤维素和微生物会一起陆续进入牛的这3个胃,那里是胃蛋白酶的天下。不过,这时那些“功臣”微生物们可就性命难保了。胃蛋白酶太厉害了,它在将草料分解成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供牛制造牛奶的同时,也将微生物一起消化了。
这样看来,牛身体内的这些微生物实在是很了不起,为了帮助牛消化草料,生产制造牛奶的原料,连性命都“不要”了。
我们能喝上牛奶,不仅要感谢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更要感谢牛体内那些微生物的牺牲精神。能分泌纤维素酸酶的微生物不仅生活在牛肚子中,在自然界也是广泛存在的。科学家们想到,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纤维素资源,人类却无法利用,如果利用微生物来生产纤维素酸酶,分解自然界的秸秆、树皮、树叶等纤维素,人类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了。青草变成牛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文章多处采用拟人的手法,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生活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cuōtuó()岁月的“玩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báshè(),一切幻想都只能是虚幻无根据,不切实际的空想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②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百折不挠() cuōtuó( ) báshè( )
(2)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用成语来表述,它们分别是:(2分)
① ②
(3)仿照文段中划横线处的语句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
______ ______,_______ 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最后的风景
陈绍龙
①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②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③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④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⑤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⑥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⑦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
⑧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
⑨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
⑩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整理衣物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
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从结构上看,第①段“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第②—⑩段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岳父为什么会竭力去做每一件事?
第段加点词 “一个美丽的欺骗”指的是什么?一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题“最后的风景”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安静》,略有改动)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天色已晚
朱山坡
①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撇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要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伊豆的舞女》。这是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怪不得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④入门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污垢……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座位上拎了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薰子甜美、清澈、纯净的声音。薰子在呼唤我了。我心里答应一声,咬咬牙,掏出两块钱,他既惊奇又尴尬。我昂首挺胸地走进电影院,终于看见了薰子。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⑦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我,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天色已晚,但愿那些屠户将剩肉贱卖给我,让我四块钱也可以买到三斤肉。我把口袋里的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屠户们早已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我茫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号啕大哭。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他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跳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上。还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选自《朔方》2014年第2期,有删改)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4分)
答:小说的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其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2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污垢……
B.肉行已经打烊,屠户们早已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答: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十年
梁小萍
①今天你接了一个电话,脸上露出少女的羞涩。
②电话带来了三天后同学毕业十年聚会的消息,也把你带回了青春洋溢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的你清纯靓丽、才华横溢,男生倾慕、女生羡慕。
③你坐在梳妆台前,仔细看着自己,看头发、看眉毛、看眼睛,你甚至嘟嘟嘴看看自己淘气的模样,随即又来一个浅笑挂在嘴角,验证笑容是否还有当年的妩媚,十年了,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地看自己。
④然后你去了美发店,你对老板说你要参加一个聚会,要做一个合适的发型。你说直发已经不适合你的年龄,头发要烫成卷发,但不能太卷,太卷了老气;也不能太短,太短了没气质。最好烫成大波浪,斜斜的刘海有点卷有点飘,顺着耳鬓融入大波浪的长发。
⑤老板说:“你对发型很有研究,这样的你看着年轻洋气。”
⑥你嫣然一笑,你需要一个时尚的形象面对你的同学。
⑦第二天你去逛了商场。你试穿着一眼看上去有感觉的服装,你说服装是用感觉选的,选服装就像朋友一见钟情的缘分,有感觉才试穿,试穿只是为了大小的合适度。你说女人到了一定年纪,选服装的第一原则就是要选比自己年龄小十岁的服饰,小十岁的服饰不是单纯的流行款,而是需要考虑款式与你身份的符合、色彩与你肤色的协调,再者衣料的选择和做工的考究往往直接代表着你的审美。
⑧你为自己选了一款黑白涂鸦风格的连衣裙。涂鸦是今年的流行款,张扬又不失典雅,重要的是,错乱的图案和黑白色彩可以更好地掩饰你已微胖的腰身。你又配了一款同色调的手袋,选了一双白色软羊皮平底鞋。端庄、亲和、知性,是你为自己目前形象做的定位。
⑨第三天你出现在聚会现场的那一刻,你从同学的眼里看到了一道闪亮,你知道你成功打造了自己。
⑩同学聚会有个节目,就是每个同学要陈述自己的青春十年。同学一致要求你最后一个发言,同学们说你发言了他们就没说话的份儿了,就如当年一开班级晚会你总是抢尽了风头。你听了莞尔一笑,默坐一边。
⑪廖飞是你的同桌。当年他和你一起报考公务员,你当选他落选。于是他各地奔波找工作,再后来自己创业,如今已拥有自己的公司,这么多年一直关注你的消息,可是你好像从他的视线里消失了。这次同学聚会就是他发起的,他一联系同学才发现你不仅从他的视线里消失了,还从同学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他费尽周折才打听到了你父母家的电话,没想到是你接的电话。他看着你,话语带着激动。你没有回避他的目光,你看得出他眼里还有残余的感情。
⑫王佳说她一听说同学要聚会了,心里既兴奋又忐忑,想起了当年的班级
元旦晚会,想起了你。你一首歌连着一首歌地唱疯了,可是那时候的她居然连一首歌都唱不全。这些年她还是唱不全一首歌,可是她已经不勉强自己了。现在的她很满足,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最高兴的是女儿很有音乐天赋。王佳说到女儿会唱歌时,呵呵笑着看着你。你也笑,笑容宛若王佳的一般幸福。
⑬同学在说,你在听,十年前你在同学的眼里那么耀眼,十年来你却消失在同学的视野里,你是他们这十年的一个谜。
⑭十年的时光让他们没有了年轻的沉默,当年的话藏在心里,今天的话摆在面前,你还要笑着听下去吗?不不不,该你说话了,最后一个发言的就是你了。
⑮你站起身,微笑着说,说你再次看到同学们,真好!同学们都有事业有家庭,真好!这一切你都没有。你的眼睛看到了同学的惊讶,你继续说,说你当年进入机关工作一直很顺利,可是没多久你父亲病重,接着你母亲瘫痪。你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于是你辞职回家照顾老人。这十年你和父母在一起,前不久两位老人相继离去,你很伤心。至于今后,你准备找工作或者自己干点什么,重新开始吧。
⑯你说完了,同学们说真没想到他们心目中最羡慕的你……你的青春十年是这样度过的,人生原来永远没有完美!
⑰你说你陪伴了父母生命最后十年的每一天,你没有遗憾。你说你今天看见大家很开心,感觉自己的悲伤已经走远。你笑了,很妩媚,一如十年前青春的脸。
(选自《小小说选刊》)这篇小说为什么用“十年”作为题目?(3分)
答:小说运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有什么好处?(3分)
答:⑪⑫两段为什么详写廖飞、王佳两位同学?(3分)
答:在文中找出与“这十年你和父母在一起,前不久两位老人相继离去,你很伤心”相照应的句子。(2分)
答:这篇小说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