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的B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点,则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 ( )
A.![]() |
B.![]() |
C.![]() |
D.![]() |
在物理学史上,最先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且推翻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的结论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 B.牛顿 | C.伽利略 | D.爱因斯坦 |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做匀变速运动的车厢中,用轻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保持恒定的夹角θ,则 ( )
A.小车一定向左匀加速运动 | B.小车一定向右匀加速运动 |
C.小车可能向左匀减速运动 | D.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gtanθ |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受到二个推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A.8N,水平向左 | B.8N,水平向右 |
C.2N,水平向右 | D.2N,水平向左 |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所受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各段时间内合力大小相同,设质点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A.质点向前运动,再返回原处停止 |
B.质点不断地往复运动 |
C.质点始终向前运动 |
D.t=2s时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零 |
如图,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1N和7N,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秤的读数为14N, A对地的压力为11N |
B.弹簧秤的读数为18N ,A对地的压力为0N |
C.弹簧秤的读数为7N , A对地的压力为4N |
D.弹簧秤的读数为0N , A对地的压力为11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