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庆初杜甫晚年旅居虁州期间
选出对这首诗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点题,孤雁不饮不啄,执着一念,且飞且鸣,其声凄惨,其影孤单。思念同伴,拼命追寻,欣喜中透露出一份热烈,一份执着。
B.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C.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D.诗中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自己长年漂泊,流离他乡的孤独之苦.

对这首诗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
B.四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的只是雁的孤单悲伤。
C.颔联巧用对比,“一片影”写孤雁的渺小孤独,“万重云”写云天的高远浩茫,两相映衬,更见得离群失伴的孤雁漂泊云天,无处投身的悲苦焦虑。
D.颈联写实,刻画动作。孤雁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一刻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涯,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动;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鸣响。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当时怀有什么心情?

最后两句诗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全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子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咏橘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 [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 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早寒”特点的?
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