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驻文莱大使在第一届“中国语言文化周”开幕式上指出,兼收并蓄、和谐共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为中华哲学所推崇的和谐,其中之一是“兼爱非攻”,即“和而不同”。在这里“和而不同”指的是中华文化
A.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
C.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
D.和别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融的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深色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浅色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颜色的衣饰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表明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 B.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 |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表明
①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②感性认识是不正确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③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④认识本质要从现象人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将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对于中国来说,更是500年一遇的奇观。据此回答5——7题。过去,民间流行“天狗吃日”的说法,现在普遍群众都知道日食
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造成的现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 | B.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 D.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艾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在天文观测研究方面,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既继承了前人取得的科技成果,又勇于探索和创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B.个人活动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
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
2010年5月,英国保守党党首就任新首相,他是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
A.克莱格 | B.布朗 | C.卡梅伦 | D.张伯伦 |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____________因突发心脏病于当地时间4月2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病逝。
A.罗格 | B.布伦戴奇 | C.基拉宁 | D.萨马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