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政策思路的调整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民政部的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2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75.6亿元。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海啸等灾害,但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总有一天,人类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使人类少受其害。这说明()
①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变规律
③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还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这一说法体现了()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 C.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
| D.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个人主观性
②作者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③作者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作者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器官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推测,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埃及人就恐惧死亡,相信来世或多或少能摆脱这种恐惧,因此,当时的人们在埋葬死者时就进行了精心准备。进入法老时代,由于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级制度逐渐森严,人们对美好来世的向往更加迫切,进而形成了对死者尸体的崇拜。这说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并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
| D.错误意识是人们主观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