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文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1)仔细品味这首诗,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这首诗的首联与尾联中最凝练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送别,意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1)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2)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