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苦 斋 记
刘 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②岩崿(è):山崖。
③瀄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④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⑤箨(tuò):笋壳。⑥御:用。莲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蜂其间巢:筑巢
B.初食颇苦难苦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
C.降而临清泠或:有时
D.籍柔覆之躯温:温暖

下列各组句子里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余谪于黄,过岐亭,适见
B.而不知苦生乐夫祸患常积忽微
C.莫不族布罗生惜其用武不终也
D.吾闻井甘竭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3)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因平原君得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仲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将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仲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鲁仲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因齐后至,则斮。’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仲连寿。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仲连不肯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奇伟俶傥之画策画策:绘画的方法。
B.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间:从隐蔽的小路。
C.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
D.虏使其民虏:像对待奴隶一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忍为之民也 B.叱嗟,而母婢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D.始以先生为庸人

方其破荆州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仲连本是齐国人,游赵国时,遇到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在平原君的请求下,仲连见新垣衍,并说服他不再谈秦王称帝的事。
B.新垣衍认为,秦国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后又取消了帝号;现在齐国力量衰弱了,秦王想要重新称帝。
C.鲁仲连举了齐威王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在周天子死后因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刻要求而破口大骂的历史,意在说明秦王称帝后的害处。
D.鲁仲连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封赏,他认为高节之人之所以被天下人尊重,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否则就成生意人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子龙
今上①丁亥、戊子间,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者,以妖贼起,寻为官军所擒磔死。报功将士及虔抚秦中丞舜峰等,俱蒙叙赉,阅三岁矣。
继而广东惠州府有少年亦名王子龙,幼奉寡母居家。一日樵于深山,遇异人谓曰:“吾怜汝孝,且有道骨,授汝一法,立变百物为黄白。然仅许养母,他日度汝登仙籍,慎勿妄用,且滥传一人。苟违吾戒,收入泥犁②矣,,”王拜受。归试之,信然,因日以烧炼为事。事渐传播,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以至道流辈百端诱之不从,上官亦有艳之者,但不敢宣。时刘节斋以督府总两广,独心慕之,潜遣材官③说之曰:“吾能一旦富贵汝,亦能奴戮汝,二端惟所自择。”王曰:“吾守仙师戒,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再三譬晓不从。督府大怒,示意部吏使人告之,云此即虔州叛贼王子龙,向日膏斧者伪也。遣兵卒捕系之,至则一弱冠牧竖耳。尚冀其可威制,问曰:“且未治汝叛逆大罪,闻汝能为黄金,吾面验始信。”以阶前瓦砾授之,一呵成紫磨④矣。刘益心动,姑系之外舍,传语云:“得方立赦汝,不尔,旦夕诛死矣。”王坚守师约不听。刘愈恚,下之惠州郡守孙区吴,令如律按辟。孙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刘念事状重大,当奏请于朝。时秦中丞已改抚楚雄,亦移檄诘前事甚晰。刘既见人情不协,而业已轻举,悔形于色,密以手书谕太守:“君言亦不谬,今事已尔,姑毙之杖下可也。”孙心知不可,遂谢病,不待报竞归。惠州通判署和平县事蒋杞者,独欣然承其旨,潜缢之狱,因得荐擢去。
夫谓仙者,以点化授人,且许以升举,弟子能誓死守戒,当以神术脱之,奈何任其非命不顾也!此皆不可晓。
(节选自明•沈德符《万虏野获编》)
[注]①上:明神宗朱翊钧。②泥犁:梵语,地狱。③材官:官名,管理工匠土木之事。④紫磨:上等的黄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亦有艳之者艳:羡慕。
B.潜遣材官说之曰潜:秘密地。
C.亦移檄诘前事甚晰晰:明确。
D.悔形于色形:脸色。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广东惠州王子龙“坚守师约”的一组是
①王拜受②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
③因日以烧炼为事④再三譬晓不从
⑤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⑥一呵成紫磨矣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虔州的王子龙因造反而受磔刑后,有功将士全都受到了按功劳大小给予奖励的赏赐,其中包括后来调任楚雄巡抚的中丞秦舜峰。
B.贪婪和狠毒的刘节斋为了得到能变百物为金银的方法,指使下属派人诬告广东惠州王子龙就是三年前造反的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
C.秦舜峰来信追问和孙区吴的反对,并没有便刘节斋因深感后悔而痛改前非,反而私下写信给孙区吴的属官蒋杞,指使他杀人灭口。
D.虽然《万历野获编》属于私家著的“野史”,但其作者敢于大胆揭露官吏滥杀无辜罪恶,大胆表明对“仙者”行为的“皆不可晓”,很耐人导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③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④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①中涓:宫中太监。②黄冠:代指道士。③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克:能够
B.将尽厥职焉厥:他的
C.既反国而隐焉反:通“返”,回到
D.相与泫然泫:雾气潮湿

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复国之志的一组是
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②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③有松可荫④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也
⑤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⑥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养民,从小读书,喜好《楚辞》及诸子经书,涉猎广泛,学问渊博。在朝为官做太子少傅,后来弃官离家来到华山当道士,仍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住在山野,采集着野菜,并且互相谦让着吃,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范养民的心愿。
C.即使天气睛明,雾气散尽,站在华山顶上东望,也仍望不见“宫阙山陵”的半点影子,但范养民一定曾多次长久地东望过。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规模和环境,主旨是歌颂和赞美庵主范养民的人品和操守。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下列各句都有实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 B.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C.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 D.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