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等回答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询问。国家住建部部长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询问体现了(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重大事项具有决定权 |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具有监督权 |
C.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
D.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 B.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C.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 D.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时是不可捉摸的 |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虽然气象部门比较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大范围、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但限于当前天气预报技术、水平,我们对一周以后的天气、对冬季我国南方是下雨还是下雪都还难以做出肯定的预报”。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B.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
C.当前条件下很难对天气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报 |
D.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改变着中国官员们的“政绩观”,也改变着中国人口常的生活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决定生态文明 | 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 D.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
《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涉及到人类的两类活动,即
A.学习探索和思考追问 |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C.明辨知识和服务社会 | D.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