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过程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开关.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如图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x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
x/cm |
v/![]() |
O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3.20 |
0.45 |
C |
|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14分)为了较准确地测量一只微安表的内阻,采用图所示实验电路图进行测量,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待测微安表(量程500![]() |
B.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 |
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 |
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KΩ) |
E.电源(电动势为2V,内 阻不 计)
F.保护电阻R0(阻值为120Ω)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填“C”或“D”);
②按照实验电路在图所示的方框中完成实物图连接。
③实验步骤:
第一,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零;
第 二 ,闭合开关S,将滑片缓慢左移,使微安表满偏;
第三,保持滑片不动,调节R的电阻值使微安表的示数正好是满刻度的2/3时,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箱的
示数如图所示,阻值R为______Ω。
第四,根据以上实验可知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RA为_______Ω
④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时,微安表的示数正好是满刻度的1/2,认为此时微安表内阻就等于
0则此时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
与微安表的示数正好是满刻度的2/3时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RA相比,更接近微安表真实值的是______。(填“
”或“RA”)
某同学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①;②。
(2)该同学经修改错误并正确操作研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所受阻力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均为相邻的打点),测出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10m/s2,重锤质量为m=1.0kg,设重锤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在从A下落到E的过程中,阻力大小为 _______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实验过程,某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则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由于他们操作不当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额定功率为0.1W的电阻,其阻值不详。用欧姆表粗测其阻值,其结果如图所示。现有下列器材,试选择合适的器材及适当的电路,较精确地测定该电阻的阻值。
A.电流表,量程0~500μA,内阻约150Ω |
B.电流表,量程0~10mA,内阻约10Ω |
C.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5KΩ |
D.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0KΩ |
E.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为1.5V
F.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12V,额定电流1A
G.滑动变阻器,0~50Ω,0.5A
H.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① 欧姆表测得的电阻值约为Ω;
② 电流表应该选择,电压表应该选择,电源应该选择,(填字母代号);
③ 请在下列实验电路图中选择合适的电路图()
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通过改变小托盘和砝码总质量m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通过加减钩码来改变小车总质量M.
(1)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应当取下(选填“小车上的钩码”、“小托盘和砝码”或“纸带”),将木板右端适当垫高,直至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时,纸带上打出来的点间距相等.
(2)图乙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74cm,x3=6.30cm,x4=7.85cm,x5=9.41cm,x6=10.96c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此实验中有三个变化的物理量,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4)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我们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图像不过原点原因是。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