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
B.日地距离缩短 |
C.黄赤交角增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M、N两河共同的流域特征是:()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 B.水量丰富 |
C.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D.支流少 |
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 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
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 D.②地:热带草原带, |
比较下列五个亚洲国家,完成以下问题。位于东南亚的一组国家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⑤ | D.④⑤ |
与我国相邻的一组国家是:()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某个背包客于2014年7月1日北京时间23:00从浦东机场出发,中途在迪拜转机停留6个小时,共飞行了9小时,到达12°E附近非洲某机场。他在博客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小镇出发后,处处是绿色的密林,湿热的感觉非常明显。继续前行,枯黄的草木逐渐减少。几天后,乘坐的越野车在驰骋时卷起粉末一样的细沙,连呼吸里都是沙子。”依据资料和下图,完成以下问题。他到达非洲某机场的区时是:()
A.7月1日7:00 | B.7月2日12:00 |
C.7月1日18:00 | D.7月2日7:00 |
图中的四条旅游线路与博客中描述的景观变化一致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回到北京后,他查阅非洲的相关资料,发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船只扬帆表示向南,落帆表示向北。古埃及人设计“扬帆”表示向南的主要依据是:()
A.当地地势北高南低 | B.当地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
C.当地河流流向自南向北 | D.当地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
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半岛国家 | B.多火山、地震 |
C.季风气候显著 | D.盛产稻米,粮食自给有余 |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回答以下问题。A地气候特征是:()
A.最冷月均温小于0℃ | B.终年炎热干燥 |
C.具有干湿二季 | D.终年高温多雨 |
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 B.山地、平原、高原 |
C.高原、山地、平原 | D.山地、平原、盆地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国地处亚欧板块 |
B.A国和C国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
C.布拉马普特拉河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A国人海 |
D.B国是亚洲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