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读都江堰内外江模拟景观图(图8),回答问题。

图8
都江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关于内、外江枯水期水流速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内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B.内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C.外江处于凹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D.外江处于凸地,枯水时水流速度快

从人文景观的建造对自然影响所体现的思想看,下列人文景观与都江堰相同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三门峡水电站 C.新疆坎儿井 D.阿斯旺大坝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下列世界遗产所属类型与都江堰相同的是            

A.黄龙 B.九寨沟 C.泰山 D.长城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S为南极点,E、F为赤道上两点,ES=FS,P、Q点是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图中四条相邻的经线经度差相等。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若P地方时为0点,则图示时刻Q点所在纬线该日昼长约为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若此日P点纬度达一年中最低,则此日过后三个月内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E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E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示意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土壤

与M地相比,N地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光照充足
C.降水丰富 D.土壤肥沃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下表示意我国某年四地区产业碳排放总量和CO2减排效率大小。读下表完成以下问题。

地区
京津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CO2排放总量(亿t)
1.35
2.7
4.8
3.55
CO2减排效率(tCO2(万元·%)-1)
1.5
0.86
2.5
1.8


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A.京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主要原因是

A.地处季风区,CO2扩散速度快
B.以轻工业为主,CO2排放较少
C.交通通畅,汽车尾气排放少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化石燃料消耗少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示区域

A.P地坡度最陡
B.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
C.适宜发展果林业
D.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