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 沙湖南距银川市56千米,总面积8.2平方千米,沙漠面积12.7平方千米。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著名景区,是国家35个旅游王牌景点之一,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材料二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图14示意以杭州为中心300千米范围。
(1)据统计,每年5~10月到沙湖旅游的人数较多,这说明旅游具有明显的_____性。(1分)
(2)沙湖旅游区经过20年的开发现已初具规模,但每年到沙湖旅游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远低于杭州西湖。试分析其原因。(8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原经济区主要经济部门的波及能力指数变化情况图。(波及能力指数反映某一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指数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对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越高)

(1)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区,处于_________(自然带)向___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2)图中淮河中游支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3)波及能力指数高且持续上升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影响该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试分析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美国国土广袤,海域广阔,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产品贸易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工业、粮食和军事帝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美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从谷壁可以观察到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被誉为一部“活地质教科书”。
(1)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岩石主要是_________岩,大峡谷形成中内力表现为板碰_________撞挤压,地壳上升,外力表现为_________作用。
(2)美国工业帝国的代表品是钢铁,粮食帝国的代表品是_________,军事帝国的代表品是_________。
(3)A所在地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美国66号公路西段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5)E海洋处洋流的流向为_________。综合分析美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有哪些区位优势?

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_______________走向。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至少5例)
(3)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______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4)图甲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A湖泊是______,它是我国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水源。该线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等优点。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数字号





地理事物名称





(3)图中①所代表的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一般发展_________农业。
(4)图中②所代表的山脉走向是__________。
(5)图中④代表的平原属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主要经济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何重要地理意义?(从降水、河流两方面阐述)( 4分)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66.78%
10.33%
3611
36.22%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0.14%
13.26%
8930
49.68%


(1)根据材料判断,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不同年龄人口增长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