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它们是清水、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和碘液鉴别样品,实验方法和现象见下表。据此判断样品甲、乙、丙、丁依次是 (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
甲 |
乙 |
丙 |
丁 |
|
四种样品各取1 mL,分别滴加 碘液3~4滴后观察 |
不变蓝 |
不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 三氯乙酸3~4滴后观察 |
浑浊 |
无变化 |
浑浊 |
无变化 |
再取丙、丁样品各l mL混合, 37℃保温10 min,加碘液3~4滴后观察 |
|
不变蓝 |
A.清水、淀粉、蛋白酶、淀粉酶
B.淀粉酶、清水、蛋白酶、淀粉
C.淀粉酶、蛋白酶、清水、淀粉
D.蛋白酶、清水、淀粉酶、淀粉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
某二倍体生物体内两种不同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及叶绿素含量如下表,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甲细胞正处于分裂过程,其分裂方式可能是有丝分裂 |
B.乙细胞正处于分裂过程,其分裂方式一定不是减数分裂 |
C.甲、乙两细胞中皆无叶绿素,因此该生物一定不是植物 |
D.甲、乙两细胞mRNA的种类一般相同,tRNA的种类一般不同 |
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
B.图乙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 |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
细胞分化是
A.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 | B.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
C.mRNA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D.细胞内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过程 |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出现紫色 |
B.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 |
C.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可以看到分裂期所占的时间较短 |
D.在活细胞中,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能流动,所以观察细胞质流动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