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阅读下列3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现了美洲和进行了环球航行的分别是谁?( 3分)
(2)图2名称是什么?是古巴比伦王国哪位国王在位时制定的?这部法典的地位如何?
(3)图3人物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使者,他是哪国人?他来华时我国的皇帝是谁?记述他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二: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要求驱除鞑虏,建立民国。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是什么运动中提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提到的这场运动,前后历时一百来天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
(2)结合这首诗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3)长征期间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三军”具体是指红军的哪几支队伍?
(5)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中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感悟:……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那时候,左宗棠已经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他曾在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中说:“本拟收复河湟后,即乞病还湘。今既有此变,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左宗棠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勇敢地担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1880年初,根据左宗棠的意见,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复伊犁问题。在谈判中,俄国多方要挟,蛮不讲理,曾纪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左宗棠率兵前往哈密,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 ……自古以来,玉门关几乎成为人们西行的极限。此时,左宗棠已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可他却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连当年前往哈密拜访并留住军营一个多月的德国人福克都说:“一月以来,觉爵相年已古稀,心犹少壮,经纶盖世,无非为国为民,忠正丹心,中西恐无其匹。”正是左宗棠震惊中外的豪情壮举,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
摘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左宗棠收复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