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⑵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⑷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再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同一时期的美国为满足人民对土地问题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从F到G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的趋势,说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12年2月1日,中央发布了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突出强调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3)材料三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农业科技的重视。请列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技创新上的标志性成果。
(4)你认为古今中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及至思想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回顾中国以及欧美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A处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与启蒙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B处事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经济领域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还会反作用于政治领域,因而共同促进C事件的发生,请你说出C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欧美的近代化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国近代民主进程就是学习欧美民主制度,通过改良、革命等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请就改革、革命分别列举一例史实。
(5)中国与欧美在近代化进程中各呈现什么特点?
世界政治格局和中美关系的演变
【世界风云】
![]() |
![]() |
![]() |
图一:1919年巴黎和会 |
图二:1945年雅尔塔会议 |
图三:1991克林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 |
请回答:
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图三事件后到今天的国际格局是;未来世界政治格局朝着方向发展。
【中美风云】
2012年3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出:“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请回答:
40年前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大事件是
请举两例说明当今中美两国在亚太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合作共赢的事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断探索,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一: 85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培育了带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一一摘自人民网
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健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什么伟大的历史决策?“南方谈话”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图二反映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3 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