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⑵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
⑶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⑷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如图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展示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的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材料三:如图三。。。。。。。。。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是哪一期间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形成源于哪两国的什么制度?当时两国分别处于什么社会?
(3)材料二、三在土地分封和影响上有什么共同点?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2)“颐和园又搭天棚”又是要干什么?
(3)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请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人物是谁?与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2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
(3)图3中的人物是谁?牺牲在哪次战役中?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 段经历。”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残垣断壁(如图)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情?
(3)材料二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何而言?
(4)面对材料三这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一般来说,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他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 程的始终,相互交织构建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材料一: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不少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西亚文化,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
材料三: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口述成一本书,该书向西方人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应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2)材料一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指什么人?他们传播的主要宗教是什么?他们曾经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出自哪一民间故事集?
(3)材料三中的这位商人是谁?他在中国什么朝代时入朝为官?当时的皇帝是谁?他口述的什么书成了西方殖民者开辟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4)有人认为战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你是否赞成?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