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其主要结构就是在原来的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机及供电、传动设备,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电动骑行时,蓄电池为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脚踏骑行时,与普通白行车相同。
下表是某型号电动白行车主要技术参数。
整车 |
整车质量 |
40kg |
最高车速 |
≤30km/h |
|
最大噪声 |
≤62dB |
|
蓄电池 |
电压 |
48V |
容量 |
12A·h |
|
电动机 |
额定电压 |
48V |
额定功率 |
240W |
(1) 当一个质量为50kg的初三学生骑着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cm2,此时路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大?(g=10N/kg)
(2 )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是多大?
(3) 在蓄电池充足电后为电动机供电的过程中,当把储存能量的80%提供给电动机后就应进行充电。若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对自行车输出机械能的效率为75%,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30N,则蓄电池充一次电最多能完全依靠储存的电能连续行驶多远?
如图22所示,下面是某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此探究实验是采用了_________的物理研究方法。
(2)请将上表中空格补充完整.
(3)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某实验小组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0.4 |
1.1 |
0.5 |
0.55 |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填写实验3中的机械效率,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如果绳重不计,摩擦不计,丙图中钩码重为4N时,侧力计的拉力为1N,那么当钩码重为9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120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_端将下沉。
以下有关声音的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用卡片划梳子的齿,快划和慢划听到的声音不同。.
丁.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甲说明了;
乙和丁说明了;
丙说明了。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烛蜡熔化特点”、“冰熔化特点”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冰,乙是烛蜡,丙是水 C.甲是烛蜡,乙是冰,丙是水
B.甲乙都是晶体 D.甲乙都是非晶体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温度升高,不断吸收热量 B.乙温度不变,但还在吸热
C.丙温度不变,所以不在吸热 D.乙的固态不断减少,液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