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10,下面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不能说明具有波动性的是
倾角为37°的斜面,低端固定一轻弹簧,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另一端在O点,O点上方斜面粗糙,下方斜面光滑,质量为m的物块A,从斜面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OP两点间距离为x,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P中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10m/s2)则()
A.斜面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为0.25 |
B.物块运动到O点时动能最大 |
C.如果物块A的质量变为2m,物块刚好能返回到P点 |
D.如果在P点给物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 |
三角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
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
如图所示的变压器,接如图甲所示的交流电时,灯泡正常发光,电容器能正常工作,现将电源换成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则()
A.由于乙交变电流的周期变短,因此灯泡比第一次亮 |
B.由于乙的频率比甲的大,因此电容器有可能被击穿 |
C.无论接甲,还是接乙电源,若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灯泡都变暗 |
D.若将原线圈n2的匝数增加,灯泡消耗的功率将变大 |
如图所示,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Q、 Q,图中O是两电荷连线中点,a、b两点与+Q的距离相等,c、d是两电荷连线垂直平分线上的两点,bcd构成一等腰三角形,a、e两点关于O点对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电势相同 |
B.a、e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C.将电子由c沿cd边移到d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 |
D.质子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O点的电势能大 |
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小滑块B放在斜面体A的顶端,顶端的高度为h。开始时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然后B由A的顶端沿着斜面滑至地面。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且忽略一切摩擦力,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支持力对B所做的功为W。下面给出的W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可以通过分析,对下列表达式做出合理的判断。根据你的判断,W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W=0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