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
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D为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脱氢后形成2分子丙酮酸
B.F为CO2,B是固定它的受体,两者结合可再生A
C.若G为CO2,它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分解产生的,可作为F的来源之一
D.若a为[H],它是由C分解产生的,可以参与A、B、D、E的合成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
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
如右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
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 |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纸层析装置(a一铅笔画线;b一滤液细线),正确的是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③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