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B.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
C.考生在考试中涉及的言语区有W区和V区等 |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 |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
②只要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了
③老鼠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④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⑤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⑥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核苷酸
A.只有①⑤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五种元素,它的功能可能是( )
A.协助脂质的跨膜运输
B.在细胞之间实现信息传递
C.携带遗传信息
D.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脂质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
B.有些脂质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重要成分 |
C.有些脂质可以参与血液中糖类的运输 |
D.有些脂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
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5形成(CH2O) |
B.Fe是组成光合作用色素的必需元素,缺Fe将影响光反应 |
C.N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只在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 |
D.P是类囊体膜、核糖体膜的组成元素 |
如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计,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越来越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