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C.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B.体内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
C.环境温度降低,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
D.抗原刺激,导致体内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细胞,它们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将不再分裂 |
B.存活的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可建立突触结构 |
C.神经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编程性死亡 |
D.只有在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细胞才会发生调亡 |
肺炎双球菌有S型和R型两种,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别(细胞壁外是否有荚膜)。引起二者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细胞的分化 | B.DNA的不同 |
C.mRNA的不同 | D.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不同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 |
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图中甲、乙、丙对应关系的是
A.突触、突触小体、突触间隙 |
B.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 |
C.种群特征、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 |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