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青枯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1996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世界上获得抗青枯病转基因马铃薯株系,为防治这种毁灭性病害开辟了道路。他们根据存在于昆虫体内的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人工设计并合成了几个抗菌肽基因,例如ShivaA,CecropinB等基因,并将其导入马铃薯中,转基因马铃薯获得了青枯病抗性的表型。
(1)在克隆基因过程中,通常采用             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下列由一个DNA分子扩增为两个DNA分子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序号顺序是               
①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 ②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  ③DNA聚合酶作用下复制
(2)基因工程的第二步是                。一个完整的重组DNA分子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以及               等。
(3)通常用           方法检测新育出的植株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抗菌肽基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甲示动物某一反射活动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代表效应器的是     。(填字母)
(2)当神经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两侧电位发生改变,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_,因而在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此结构名称为________,乙图中A结构表示________.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该信号物质能够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15分,除特别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
(1)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表丁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表丁: 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①根据图甲分析,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
②从图乙可以看出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
③据图丙分析,此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实验步骤Ⅰ中旋转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丙步骤Ⅱ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______。
④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理由是
(2)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实验程序: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实验组
10%
50%
90%
97%
97%
97%
97%
对照组
0%
10%
50%
70%
80%
90%
97%

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设计方案中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表格中数据记录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⑥是
(4)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获得的X是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18)Ⅰ.下图1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的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B、b),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尝试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病进行调查,调查样本的选择还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仅考虑甲病,在患病人群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
(4)图2中乙病致病基因是__________性基因,要确定其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最好对家族中__________个体进行基因检测。
(5)图2中若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Ⅲ3与自然人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子婚配,则他们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

(22分)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无氧呼吸,操作如下:
配制5% 的葡萄糖溶液20 mL,经煮沸冷却后注入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向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最后以石蜡油封住瓶中液面。连接广口瓶与装有BTB溶液的试管,将装置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BTB溶液颜色及培养液的温度变化。(注:BTB溶液在CO2浓度为0.03% 时呈红色,当CO2浓度大于0.03% 时呈黄色,小于0.03% 时呈紫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首先将干酵母加入2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活化培养,图2是酵母菌活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实验中最好选择图中___________点时的酵母菌作为材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进行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应该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与上述实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一段时间后,对照实验中的BTB溶液仍然保持红色,实验组中的BTB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认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还需检测培养液中是否有___________产生。
Ⅱ.某小组同学查阅并学习了植物生长素的有关内容“植物的向重力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通常植物幼苗在水平放置时,根向地弯曲生长,表现为正向重力性;茎则背地弯曲生长,表现为负向重力性。植物的向重力性是由于重力引起根、茎器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差异生长。”随后,他们提出了问题:“植物的叶是否也有向重力性呢?”由此,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假设】植物叶片具有向重力性
【实验材料】葱叶
【实验步骤】(1)选取葱叶并分组:用剪刀在葱叶的基部剪断,选择直的葱叶。
A组:葱幼叶; B组:未成熟叶(介于幼叶与成熟叶之间); C组:成熟叶
(2)固定:将A、B、C叶横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叶基端放在培养皿中,叶尖端放在培养皿缘外,在叶中部用透明胶将叶固定在培养皿缘上。
(3)加水:加清水于培养皿中,叶基浸入水中培养24小时。
(4)重复实验:重复多次。
【分析思考】
(1)从实验假设和步骤来看,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2)由于重力的作用,葱叶的生长素是如何分布的?
(3)上述固定葱叶的培养皿还需做怎样的外部处理,才能保证控制了变量?
【实验结果】A组叶片向上弯曲,弯曲程度最大;B组叶片向上弯曲,弯曲程度较A组小;C组叶片几乎不弯曲;
【结论】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