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
| B. |
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
| C. |
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
| D. |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 |
机体存在血浆 浓度调节机制, 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细胞摄入 ,使血浆 浓度恢复正常。肾脏排钾功能障碍时,血浆 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自身胰岛素分泌量最大时依然无法使血浆 浓度恢复正常,此时胞内摄入 的量小于胞外 的增加量,引起高钾血症。已知胞内 浓度总是高于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高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
| B. |
胰岛B细胞受损可导致血浆 浓度升高 |
| C. |
高钾血症患者的心肌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改变 |
| D. |
用胰岛素治疗高钾血症,需同时注射葡萄糖 |
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 |
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 |
| B. |
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Ⅱ-2一定为杂合子 |
| C. |
若Ⅲ-5正常,则Ⅱ-2一定患病 |
| D. |
若Ⅱ-2正常,则据Ⅲ-2是否患病可确定该病遗传方式 |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胞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胞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树突状细胞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 |
| B. |
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 |
| C. |
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 |
| D. |
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某二倍体生物通过无性繁殖获得二倍体子代的机制有3种:①配子中染色体复制1次;②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细胞不分裂;③减数分裂Ⅰ细胞不分裂,减数分裂Ⅱ时每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入1个子细胞。某个体的1号染色体所含全部基因如图所示,其中 、 为显性基因, 、 为隐性基因。该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获得了某个二倍体子代,该子代体细胞中所有1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数与隐性基因数相等。已知发育为该子代的细胞在四分体时,1号染色体仅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1次互换并引起了基因重组。不考虑突变,获得该子代的所有可能机制为( )

|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