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肉搜索引发的侵权、侵犯隐私、责任归属等问题,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消息一出,立即就遭到了部分网民的反对。他们认为“博客”是个人“言论自由”,不应该受任何干预。网民的这一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它捍卫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
B.是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C.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D.是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结合 |
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B.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D.文化继承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的继承 |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
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尧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
C.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
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雷”、“躲猫猫”、“七十码”、“楼脆脆”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明、()
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
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学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 B.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