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战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其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是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却解决了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与人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政策"和"科技成果"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 一国两制、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 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A.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华民国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