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一定不会产生影响 |
B.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
C.与感受器相连的部位是A和C,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 |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四种 9∶3∶3∶1 | B.两种 13∶3 |
C.三种 12∶3∶1 | D.三种 10∶3∶3 |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
B.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C.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
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
D.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过程 |
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可能是( )
A.TT×TT | B.TT×Tt | C.Tt×Tt | D.Tt×tt |
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如图)。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
A.1/4 | B.1/2 | C.1/8 | D.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