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问题回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右图)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1)英军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结合以上所提供的信息,当时我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特点?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

(3)以下是两位同学对谭嗣同坐以待捕、舍生赴死的不同看法:
学生甲: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学生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谭嗣同能逃却不逃,太愚蠢,死的不值得。
你有什么看法?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科索沃战争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公车上书② 江南制造总局③《新青年》④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请回答:
(1)请将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添序号)
(2)上述历史事件及其性质分别是什么?(8分)
(3)①和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前者失败的标志是什么?说出后者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4)从上述四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页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2(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3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下列材料: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回答:
这次起义是指 起义,它发生在日,这次起义的地点在是在
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说“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