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同学在实验室称取15g NaOH固体并量取45g蒸馏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结果所配得的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大于25% ,原因可能是( )
A.所用的NaOH已潮解 |
B.NaOH固体的溶解度变大 |
C.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称量后倒入烧杯中有少量残留在纸上 |
D.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 |
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 B.闻气体的气味 |
C.插入燃着的木条 |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碳原子 | B.氧原子 | C.氧分子 | D.二氧化碳分子 |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 B.原子 | C.离子 | D.元素 |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