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
D.加热试管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容易得到电子 |
B.属于非金属原子 |
C.核电荷数为11 |
D.最外层电子数为11 |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
解释 |
|
A |
糖溶于水不见了 |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隔 |
B |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曝裂 |
分子运动加快 |
C |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D |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的比冬季长 |
原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镁 + 氧气![]() |
B.氢气 + 氯气![]() |
C.碳酸氢铵![]() |
D.锌 + 硫酸 ![]() |
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