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水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愈。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智能亦自可韬 |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语其妻曰……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画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侯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 ③ ⑥ | B.② ③ ⑤ |
C.② ④ ⑤ | D.② ④ 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至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募善水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并请文人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夜游孤山记
(清)邵长蘅
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已十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②。已,舍艇,取径沮洳间③,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④、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西行过陆宣公祠[10],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⑤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生,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风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①湖;指—闪湖。②林处士:指林逋,杭州钱塘人,归隐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白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沮洳(jǜ rù):低湿的地带。④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⑤贾似道:南宋奸相。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寓辋川四可楼已十月寓:客居 |
B.灯火隐见林薄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
C.今皆亡有,既己荡为寒烟矣亡:通“无” |
D.而举其姓名举:推荐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通过对月亮、西湖、峰峦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朝的湖山月夜图。 |
B.作者游兴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踪的叙述中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心愿。 |
C.作者通过贾似道宅第废址与林逋放鹤亨遗迹的对比,表明对二者的褒贬态度。 |
D.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又借景来抒发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4分)
(2)、遗迹顾至今尚存。(5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丈绣④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②愿:羡慕。③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
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湖香市[明]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①之珍异,皆集焉。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香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吹笙之聒帐②;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涛饥洊③,民强丰饿死。壬午虏鲠④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⑤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蛮夷闽貊(mò):泛指少数民族。②聒帐:通宵宴饮,管弦齐奏的热闹景象。③)洊(jiàn)饥:连年饥荒。④虏鲠:指盗贼横行。⑤抽丰: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尽:终止 |
B.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日:每天 |
C.凡四阅月方罢凡:总共 |
D.断无此二地矣断:判断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叙述从山东、嘉湖前来普陀寺、天竺寺进香的人,与西湖边的人做买卖,交代了香市的由来。
D.第二段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香市热闹繁荣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崇尚村野淳朴生活的情趣。
C.第三段写“轻薄子”将前人诗句改为“还把杭州送汴州”等,反映了百姓对太守刘梦谦的不满和讽刺。
D.作者借香市的兴废,反映于杭州的衰落,透露出沧桑之感,表达了天灾可怕但人祸更为致命的思想。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4分)
译:
(2)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5分)
译: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注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孔子为什么说管仲不死是“仁”的表现?(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释①阙: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刍狗: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代还: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 |
B.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 |
C.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
D.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敬则志向远大,品行高洁。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得他很非同一般。 |
B.武后执政之初为了稳定政权鼓励告密大施酷刑,而在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应当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 |
C.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最终导致亡国。 |
D.朱敬则为人正直,与一些有名望的学者一起参与了《三教珠英》的编撰工作,受到世人的称赞。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
译:
(2)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译:
(3)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