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氨水不能鉴别Al(NO3)3、AgNO3、KNO3三种溶液 |
B.下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 C.少量的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NaHCO3,说明酸性:H2CO3>C6H5OH>HCO3— |
| D.淀粉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
已知氮的氧化物踉NaOH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3NO2+2NaOH=2NaNO3+NO↑+H2O; NO2+NO+2NaOH=2NaNO2+H2O;
现有m mol NO2和n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要用NaOH溶液使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a mol/L的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 L |
B. L |
C. L |
D. L |
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
| 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
|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
| D.洗气瓶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
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 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
A. mol |
B. mol |
C. mol |
D. mol |
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体积比为1:1)、NO2与O2的混合气体(其体积比为4:1).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烧瓶内3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假设溶质不向外扩散)( )
| A.3:3:2 | B.1:1:1 | C.2:2:3 | D.5:5:4 |
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最高正价:X>Y>Z | B.酸性:H3ZO4>H2YO4>HXO4 |
| C.稳定性:HX>HY>HZ | D.非金属性:X>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