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我国掌握冶铁技术的历史时期是
| A.商代 | B.春秋战国 | C.唐代 | D.宋代 |
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B.电流计读数为零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 C.乙池中若换为Fe电极和FeCl2溶液,则电流计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
|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3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仍为负极 |
1983年,福瑞堡大学的普林巴克(Prinzbach),合成多环有机分子。如下图分子,因其形状
像东方塔式庙宇(pagoda—style temple),所以该分子也就称为pagodane(庙宇烷),有关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C20H20 | B.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 |
| C.分子中含有二个亚甲基(—CH2—) | D.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碳环 |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运用较多,它是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或不发生变化,以便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根据因素和条件的性质,可分为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某研究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有关变量控制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为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将实验温度均确定为25°C、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的体积均确定为4mL,不使用催化剂
B.可选择浓度分别为0.
05mol/L、0. 01mol/L、0. OO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浓度均为0. OO1mol/L的H2C2O4溶液反应,来操纵实验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C.可将单位时间内反应所生成的CO2体积作为实验变量(自变量)进行本实验研究
D.该实验研究中的反应变量(因变量)是溶液紫色褪去所消耗的时间
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从溶液中分离出KNO3晶体 | B.除去Cl2中的HCl![]() ![]() |
| C.锌、铜、硫酸铜溶液原电池 | D.用托盘天平快速称量 |
2010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播放了有关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的内容,引起全国民众的持续关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式脂肪酸甘油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B.油脂是人类的营养物质之一,进入人体后,在胃中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
| C.大豆油中也有反式脂肪酸甘油酯,只是含量相对较低 |
| D.反式脂肪酸甘油酯顺式变反式,主要是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