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
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
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A.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C.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 |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
人类为揭示电和磁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师奥斯特,一直在寻求电和磁间的联系.1820年的一天,他偶然发现:将一个小磁针放在一根直导线下方,再使导线接通电源,只见小磁针摆动了一个角度后稳定地停了下来.从而证明了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与磁极相作用的磁场.仅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
A.金属探测器 | B.发电机 | C.电磁铁 | D.真空冶炼炉 |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这个实验中,小磁针应该放在()
A.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
B.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的上方 |
C.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左侧 |
D.东西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同一水平面内的右侧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该实验中为使小磁针偏转明显,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延长线上 |
B.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所在水平面内且与之平行 |
C.通电直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 |
D.通电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