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完成了 |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A.维护和平 | B.加强合作 |
C.挑起战争 | D.战后分赃 |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大清洗”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矛盾主要集中表现为
A.俄德矛盾 | B.法德矛盾 |
C.法意矛盾 | D.英德矛盾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中的“一国是指”
A.英国 | B.奥匈帝国 | C.德国 | D.意大利 |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 B.贝多芬---《向日葵》 |
C.达·芬奇一《最后的晚餐》 | 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