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下半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
材料一: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

材料二: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2)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题。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材料一:2011——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变化(单位:亿元):

山东省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变化及其与全国的对比: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计划)
全国
1.84%
1.97%
2.05%
2.17%
山东省
1.8%
2.0%
2.1%
2.3%

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都在3%以上。
材料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家用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做家务、娱乐、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教育等功能;超级稻、杂交玉米,畜禽品种改良等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鞋类制造、工业设计,将会带来制造业的革命;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核技术等技术突破,带来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并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引擎;变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节约了能源;依靠最新科技,使污染物排放大为减少。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增加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理由。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依据。
材料四:为进一步推动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山东省科技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制定了2014年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提出要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财政科技资金增加对公益性技术领域投入力度,建设智慧城市,构建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数字社区、智能交通等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研发推广使用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生产、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污水处理等技术。山东省政府还提出,要公开财政科技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对违规分配和使用财政科技资金者要依法查处。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是如何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为赢得民族的独立尊严奠定重要基础的伟大的全民巷的抗战。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整整14年间中华民族亿万优秀儿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牢记历史,怀念先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然而近年来,某些抗战剧的创作出现了怪现象:创作者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便开始艺术创作,作品存在失实与讹误;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任意篡改和戏说历史,“徒手撕鬼子”的雷人剧情充斥其中;创作者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忽略了艺术创作的自身塑盈0正剧屡变雷剧,够醒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
请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谈谈抗战剧创作者应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