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光现象以及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 |
B.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光的偏振的应用 |
C.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
D.通过两枝铅笔的狭缝所看到的远处日光灯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
图6-2-10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导体周围等势面和电场线(带有箭头的线为电场线)示意图,已知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之差相等,则( )
图6-2-10
A.a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同 |
B.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 |
C.将负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
D.将正电荷从c点沿虚线移到e点,电势能增大 |
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
B.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
C.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
D.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
如图6-1-17所示,a、b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1、Q2,MN是ab连线的中垂线,P是中垂线上的一点.下列哪种情况能使P点电场强度方向指向MN的右侧( )
图6-1-17
A.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 |
B.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 |
C.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 |
D.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 |
如图6-1-16,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60°.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则O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E1与E2之比为( )
图6-1-16
A.1∶2 | B.2∶1 |
C.2∶![]() |
D.4∶![]() |
如图6-1-15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6-1-15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
C.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大 |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