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某县人大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并由选民对代表开展评议。自2002年以来,这一活动已持续10年。该县人大的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要对选民负责
②保障了广大选民对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③方便选民监督人大代表,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能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新一届领导人2013年的一系列出国访问,扭转了中国前段时间在某些地区的相对被动,特别是扭转了在亚太地区的一些劣势,变被动为主动影响、主动引领。这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014年2月12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具有稳定性
③从根本上符合了人类的根本利益④是民族振兴以及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站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长期持续的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 |
B.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着实践的发展进步 |
C.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建新的联系 |
D.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是正确发挥能动性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 政策。这一政策所蕴含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基础、前提和准备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八荣八耻”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三个倡导”的提出,并总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这一发展历程说明
①对事物正确认识的获取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④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在曲折中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