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李阳写了一首诗,送给一位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 ,恰巧编辑不在家 ,就给编辑写了个便条。便条中有几处不得体的,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王编辑:
您好 !
我到您家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李阳
2011年9月20日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⑤过端午节时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薯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②人工造林以每年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③从遥感影像上看,一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但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其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林下水土流失”。
(1)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为下面一则报道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 字)( 3分)
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一名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展示了联合国即将更换的国际红十字标志。新的标志称为“红水晶”,在本次有192个成员国家参加的为期两天的会议上,“红水晶”将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第三个标志被推广。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不曰如之何① ,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②者.先立乎其大者③,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 告子上》)
【注】 ①如之何:怎么办。连言“如之何”,是反复思考(怎么办)的意思。②官:器官或官能。③我:我们,泛指人类。④大者、小者:重要的、次要的。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