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利用普通小麦(六倍体,染色体数为42条)与黑麦(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4条)杂交得到F1的染色体数目和F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而培养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14条、28条 | B.28条、56条 | C.14条、56条 | D.12条、28条 |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欲知其基因组成,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另一株纯合子的高茎豌豆的花粉授给它,观察子代的茎杆高度 |
B.将另一株杂合子的高茎豌豆的花粉授给它,观察子代的茎杆高度 |
C.将另一株纯合子的矮茎豌豆的花粉授给它,观察子代的茎杆高度 |
D.让它进行自花传粉,观察子代的茎杆高度 |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与根背光生长的关系及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的溶液中,用光水平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伸长量如下表。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
外源细胞分裂素(mg/L) |
根尖处理 |
||||||
0 |
0.01 |
0.1 |
1 |
10 |
根冠以上部位遮光 |
根冠遮光 |
完全剥除根冠 |
|
弯曲角度α(度) |
36 |
30 |
22 |
18 |
10 |
36 |
0 |
0 |
伸长量(cm) |
12 |
11 |
10 |
8 |
5 |
12 |
12 |
12 |
据此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A.细胞分裂素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细胞分裂素抑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从而减弱根的背光性
C.无法判断细胞分裂素是否具有两重性
D.根冠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后,合成生长素并向背光侧运输
如今肆虐的埃博拉病毒(一种RNA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感染者的T细胞表达凋亡相关基因而导致数量减少,细胞免疫减弱,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
C.用已痊愈者的血清帮助患者治疗,是利用了血清中的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
D.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 |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为细胞免疫,A为淋巴因子;⑤为体液免疫,B为抗体 |
B.与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
D.病毒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机体往往需要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
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 |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D物质的分解,进而加强4过程 |
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 |
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