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读下图,完成11一13题。甲阴影区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春小麦 | B.水稻 | C.冬小麦 | D.甜菜 |
下列关于乙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附近渔场是由上升补偿流而形成 | B.附近有世界很著名的北海渔场 |
C.该海域海水表面等温线向南凸出 | D.附近群岛的成因类型是珊瑚岛 |
丙、丁两国经济发展具有的相似区位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 B.水能资源丰富 | C.内河航运发达 | D.海洋运输为主 |
读下图,回答9一10题。①~②~③~④四地植被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A.亚寒带山地针叶林一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 |
B.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 |
C.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 |
D.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一温带草甸草原 |
下列有关②③所在的国家,叙述错误的是
A.国民经济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 B.河流水量小,结冰期长 |
C.地形以高原为主 | D.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
读图,回答6一8题。该区域物产丰富,盛产
A.铜矿、小麦 | B.亚麻、锡矿 | C.煤矿、天然橡胶 | D.水稻、锡矿 |
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其成因的图示正确的是
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与M地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是
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3一5题。下列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 B.地形以山地为主 |
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
下列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
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
C.G地为帕米尔高原 |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增加 |
读两类大宗货物海运线路示意图,完成1一2题。若①②③表示甲城市从世界各地进口某类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方向,则该原料分别来自
A.①美国②澳大利亚③南非 | B.①加拿大②印度尼西亚③中东 |
C.①巴西②澳大利亚③印度 | D.①美国②新西兰③西欧 |
若④⑤⑥表示乙国进口大宗农产品的运输线路,则这些农产品生产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
C.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