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经济区 |
B.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 |
C.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轻工业发达 |
D.以昆明为中心的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在全国最高 |
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
A.跨流域调水 | 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
C.兴修水库 | 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 |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选择东线先行。据此完成各题。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②东线工程难度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⑤ | D.②④ |
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 | B.土壤盐碱化 | C.湖泊面积增大 | D.湿地面积增加 |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②因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⑤主要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⑥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鲁尔区在治理过程中,有的钢铁公司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消费市场 | B.充分利用荷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C.接近能源地 | D.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的铁矿石 |